不起眼的小巷,往往是一个城市里最有人情味的地方。窄窄地、长长地,没有尽头。房屋排列的整整齐齐,青色的地砖在蒙蒙细雨中,透着岁月的味道。
小巷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,或者说,根本就无人为它们起名。这里的小巷,大都是上世纪修建,一条小巷里少说也有七八家人是沾亲带故的,他们连成相对完整的一体,共同守在这里。这里的小巷,大多数人家的大门全都朝着相同方向而开,面对的自然都是一堵厚厚的墙壁,墙壁上绘着各种神仙故事。换句话说,小巷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有对门的,“门当户对”,在这里似乎行不通。
这里的小巷就好比四合院。但是四合院相对比较封闭,大多都是方正类型。而这里的小巷,就恰好相反,人们走家串门是常有的事。每逢各种节日,家家户户常商量着“打平伙”,为的就是凑个热闹。平日里的互相帮衬也习以为常。小巷浓厚的人情味,特别让城里人艳羡。这种祥和的氛围,与小巷的构成是分不开的。
小巷,大多都是一种世代传承。当初修建的时候,也许就一两位老人。在过去的年代里,家里孩子多,兄弟姐妹五六个。慢慢的越修越多,等到了儿子辈有了儿子,又要如此这般。
一条小巷里房屋的建制几乎相同,很少有别具一格的体式。大多都是分正屋、里屋、外屋。这里一年四季全都是其乐融融的景象。随着清晨的第一声鸡的鸣叫,大门一开,整个小巷里可就热闹起来。巷口老俩口的包子铺里,热乎乎的包子刚出炉,送报纸的小哥,按着车铃铛,大声地说“让一让,让一让”。还有路上一个个踏着朝阳的小小读书郎。
小巷的衰落是近二三十年的景况。这里的人丁早已没有上个世纪兴旺。它渐渐老去,带着时代的印迹,拴不住年轻人闯荡的心。它没有外面世界的五光十色,渐渐地,小巷里就只剩下一些年迈的老人。迟一些,再后来,连那些曾经让小巷焕发勃勃生机的孩童,也走进远方的城市去消磨他们的时光。小巷渐趋颓圮,古树行将凋零。
小巷对上个世纪的人来说,是一种生命的符号,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,落叶归根。那些小巷里的青砖石瓦都记录着他们曾经的过往,健在的老人,已然消逝的故人,走失在小巷以外的年轻人,他们正在或曾经是这里的主人。也只是,曾经。
老巷子里的风,还是那样,永远都是徐徐地缓缓地吹着,厚重的围墙,雕花的屋檐,一起经历岁月和风雨的洗礼,磨损当年的风采。
小巷随着消逝的时光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正在默默地退出我们的视野。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,或许新的生机正在萌芽,开花,结果,也许就在明天,也许就在现在。
分享到朋友圈
1)文章会挂上你的二维码提高爆光率
2)分享出去的文章你就是作者
3)将会获得网站金币
4)首页推荐快速加粉丝
5)像公众号一样传播你的文章